最新投資短評
內銀股在風浪下的優勢 2023年6月21日
🖨️下載 |
![]() |
圖片來源:Unsplash | |
東亞銀行財富管理處投資策略團隊 |
|
恒生指數自上月起跌幅加劇,6月1日曾以18,217點收市,創自去年11月底以來的半年低位,主要受制於早前歐美銀行事件引發投資者對市場的憂慮,加上中國內地最近的經濟數據未如理想,令港股交投轉淡。但踏入6月港股迎來向上調整,截至6月16日恒生指數全月升近10%。在近期市況較波動下,內銀股是否適合作投資部署?近期大市調整會否增加內銀股的值博率? 波幅低大市,韌性較高 內地銀行股向來波幅較小,在港上市龍頭內銀股的Beta值現處於0.6以下,因此在波動市況中,相關股份表現較具韌性。觀察截至6月16日恒生低波幅指數(指數成份包括8間內地大型銀行股)年初至今表現,升幅為2.9%,比恒生指數的1.3%升幅好。若撇除大市升勢明顯的1月份,恒生低波幅指數跌幅為2.7%,同樣較恒生指數的8.2%跌幅為佳,可見選擇波幅較低股份是現時市況中不俗的選擇,而內銀股亦是當中可取的策略。 估值低、股息高,長線回報吸引 除了波幅較低外,大型內銀股現時的市盈及市脹率處於自上市以來的低位,亦較最近5年平均值低,價值長遠有望在股價上反映。另外,內銀現時股息率吸引,行業龍頭股息率普遍達8%以上,較恒生指數3.62%高,加上內銀股向來有穩定派息政策,因此長線投資者若以收取股息回報為目標,加入風險因素的考量後內銀股可說是不錯的選擇。 歐美銀行危機會延續至內地金融體系? 歐美加息週期對銀行流動性造成壓力,早前歐美數家銀行倒閉,令該地區金融板塊受挫。相對於歐美市場,中國內地的貨幣政策仍較寬鬆,人民銀行更已調低四項政策利率(7天逆回購、常設借貸便利、中期借貸便利、貸款市場報價利率)。為進一步刺激經濟,預料短期內中國偏寬鬆的貨幣政策取向將持續,惟對內銀淨息差影響好壞參半。與歐美情況截然不同,銀行承受的存款流失壓力亦較低,因此相信歐美銀行倒閉危機未必會漫延至內地銀行。加上內地銀行流動性較充裕,現時壞帳情況亦有所改善,基本面上風險較低。 |
相關熱門內容 | 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