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投資短評
氫能可成為中國的「未來能源」? 2023年5月17日
🖨️下載 |
![]() |
圖片來源:Unsplash | |
東亞銀行財富管理處投資策略團隊 |
|
隨著氣候變化急劇加速,能源和環境問題備受重視,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亦隨即成為全球各國發展的重要路向。在碳中和的願景下,新能源概念深受股民關注,而作為「真正零排放、無污染」的氫能,更逐漸成為世界能源領域的熱門話題。究竟氫能在中國的能源轉型上能否擔當「未來能源」的角色?投資角度上又能如何部署? 氫能之所以成為大勢所趨,主要是由於其具備以下的特性。首先,氫能清潔度高 — 由於氫燃燒的產物是水且無碳,因此被視為是最乾淨的能源之一。其次,氫能轉換效率高 — 氫燃料電池通過氫氣與氧氣反應,直接釋放出電能,發電效率可達到50%以上,比起其他化石燃料高出3倍。再者,氫能用途廣泛 — 除了儲能及發電外,在運輸業方面,可用於氫能汽車、船舶和航空,製造業更可以其用作冶金及建築供熱等用途。 自2020年「雙碳」目標推出後,中國氫能產業熱度攀升,迎來快速發展的重大機遇期。2022年中國的氫產量已超過4,000萬噸,比2021年增加了20%,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製氫國。中國氫能產業聯盟預料,要達到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的碳中和目標,中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分別躍升至約4,000萬及1.3億噸,可見氫能的發展空間龐大。政策上,氫能被納入國家「十四五」規劃;國家發展改革委及國家能源局亦於2022年3月聯合印發《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(2021-2035年)》,提出2025年氫能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約5萬輛,並持續推動氫能於交通、工業等高碳排放行業的應用,明確落實了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 雖然氫能的發展勢頭強勁,但由於技術和應用仍處於起步階段,氫能業務未必能在短期內反映在業績上,因此相關風險值得注意。第一,製造氫燃料電池牽涉較多零部件及繁複系統,而中國相關核心技術及設備至今仍未成熟,因此依賴進口,自主研發的技術亦須時。另外,由於氫的生產過程部分牽涉化石燃料,因此其環保效果備受外界質疑。總括而言,氫能的發展潛力當然不容置疑,但中國如何把握此機遇提升技術、解決建設成本高昂的問題、發展好綠氫行業,依然有待探討,預料仍須一定時間才能真正大規模普及化氫能在各行各業的應用。在發展初段,投資者以產業鏈中上游(如氫能生產、氫能儲存及運輸、氫燃料電池製造)作長線部署較為可取。 |
相關熱門內容 | 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