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Bank of East Asia

財富管理

最新投資短評

港股銀行板塊觀點

2022年10月12日

 

🖨️下載

 
圖片來源:Unsplash 

東亞銀行財富管理處投資策略團隊

        

傳統上相對高息的金融股一向是「食息一族」的不二之選。可是港股今年反覆下挫,恒生指數在10月11日更以16,832點收市,年初至今跌幅為28%,亦創自2011年以來的新低。至於金融板塊,雖然表現比恒指表現出韌性,但恒生金融分類指數年初至今亦錄得21%跌幅,相信令不少投資於該板塊的收息類投資者「賺息蝕價」。據本行分析,港股現時預測市盈率較5年平均值有較大折讓,下跌空間有限。若港股在第四季迎來一輪反彈,現時是否吸納銀行股的時機?

本地銀行股表現未完全反映息口上升因素

美聯儲於本年3月展開加息步伐,至今累計加息300點子,同期香港銀行三個月同業拆息(HIBOR)利率緊接升勢,10月11日更升穿3.6厘,是近14年來最高水平,本港多間銀行亦在上月底調高最優惠利率。一般情況之下(需視乎銀行的貸款增長及存款結構), 利率上升有助拉闊息差,增加銀行的淨利息收入,加上利率期貨預視美聯儲到2023年3月才會停止加息,可見息差尚有進一步的擴闊空間。可是本地銀行股普遍跟隨大市同步下跌,因此相信股價未完全反映正面因素。預期本地存貸業務為主、歐元或英鎊資產比重較小的大型銀行股份未來表現較佳。

內銀收益率衝上,有利長線部署

受房地產困局(房企信貸危機、爛尾樓、被監管機構要求支援房地產企業)影響,內地銀行股年內表現受壓,波幅上升,但同時股息率亦因而大幅上升。截至10月11日,多隻龍頭內銀股的股息率已升逾9%,屬罕見水平,其中四大內銀股現時股息率更是歷史高位。內地銀行派息政策向來穩定,不少內銀股即使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都堅持派息。雖然短期負面因素仍然存在,但對長線投資者而言,內銀股現時股息率屬吸引水平,適合作長遠投資部署。

  相關熱門內容  
         

 

免責聲明及重要資料(按下箭頭展開)

Show More Market Outlook Disclaim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