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Bank of East Asia

个人银行

常见问题

   
问题1 如果我收款人的银行户口号码被「高危警示」标示,我可如何移除标示?
   
  「高危警示」的资料来自公众的诈骗举报并收录于香港警务处的「防骗视伏器」。如您认为有关标示有误,请发电邮至enquiry@cyberdefender.hk 与香港警务处联络。
   
   
问题2 银行能否协助把我的银行户口号码从「高危警示」移除?
   
  本行不能作出移除。「高危警示」的资料来自公众的诈骗举报并收录于香港警务处的「防骗视伏器」。如您认为有关标示有误,请发电邮至enquiry@cyberdefender.hk 与香港警务处联络。
   
   
问题3 如我想举报可疑的银行户口号码,我应怎做?
   
  「高危警示」的资料来自公众的诈骗举报并收录于香港警务处的「防骗视伏器」。如您怀疑有罪案发生,请到警署或透过电子报案中心(https://www.police.gov.hk/ppp_enhttps://www.police.gov.hk/ppp_tc)向香港警务处举报。
   
   
问题4 如我没有收到有关收款人的警示讯息,是否就能确保向他/她转帐是安全的?
   
  不能确保。警示讯息只会在收款人的银行户口号码在香港警务处提供的「高危警示」资料中出现时,方会发出。如尚未有公众向警方举报有关银行户口号码,该户口号码将不会在「高危警示」内。
   
  本行建议您在每次交易付款前均核实付款详情(包括收款人身份)。
   
   
问题5 为何我收款人的银行户口号码之前未被「高危警示」标示但现在才被标示?
   
  「防骗视伏器」内标签为「高危有伏」并列入「高危警示」的银行户口号码。如尚未有公众向警方举报有关银行户口号码,该户口号码将不会在「高危警示」内。
   
   
问题6 请问「高危警示」的资料来源是什么,以及我的私人资料如何受到保障?
   
  「高危警示」的资料来自公众的诈骗举报并收录于香港警务处的「防骗视伏器」。如欲了解更多详情,请浏览「防骗视伏器」网页(https://cyberdefender.hk/scameter)。
   
   
问题7 我用转帐时发现自己的银行户口号码被「高危警示」标示。我并无犯罪为何会这样!
   
  根据香港警务处提供的记录,您的银行户口号码与诈骗举报有关。如您认为有关标示有误,请发电邮至enquiry@cyberdefender.hk 与香港警务处联络。
   
   
问题8 我发现我的收款人户口号码被「防骗视伏器」标示。为何我现在向此收款人的银行户口号码转帐时,银行没有警示我?
   
  「高危警示」的资料由香港警务处根据公众的诈骗举报所得,每日不定时更新。请您在进行交易前再次查证收款人实属可靠。
   
   
问题9 我发现我的收款人户口号码被「防骗视伏器」标示。为何我之前向此收款人的银行户口号码转帐时,银行没有警示我?
   
  「防骗视伏器」内标签为「高危有伏」并列入「高危警示」的银行户口号码均来自市民向香港警务处的诈骗举报。如尚未有公众向警方举报有关户口号码,该户口号码将不会在「高危警示」内。
   
   
问题10 为何警示机制不涵盖可疑的公司银行户口? (「防骗视伏器」提供的搜寻功能也涵盖可疑银行户口)
   
  现阶段警示机制暂不适用于可疑公司银行户口,本机制的范围将不时审视。
   
   
问题11 我如何得知收款人的银行户口号码是否已被「高危警示」标示?
   
  您可以透过「防骗视伏器」(cyberdefender.hk)查看有否被标示为「高危有伏」。当利用自动柜员机透过银行户口号码进行交易时,如收款人的银行户口号码在香港警务处提供的「高危警示」资料上出现,本行会就该等户口号码发出警示。本行建议除非您已小心核实收款人的身份并确保其可靠,否则不要与收款人进行任何交易。
   
   
问题12 如我向银行确认向被标示为「高危有伏」的银行户口号码进行转帐,而其后发现被骗,我该怎办?
   
  如您怀疑被骗,请到警署或透过电子报案中心 (https://www.police.gov.hk/ppp_enhttps://www.police.gov.hk/ppp_tc) 向香港警务处报案。同时并请向本行
   
   
问题13 如收款人的手机号码被标示为「高危有伏」,他/她的银行户口号码会否也被「高危警示」标示?
   
  「防骗视伏器」内标签为「高危有伏」并列入「高危警示」的银行户口号码均来自市民向香港警务处的诈骗举报。如尚未有公众向警方举报有关银行户口号码,该户口号码将不会在「高危警示」内。
   
   
问题14 我可否在确认和接受「高危警示」讯息后向出现在「高危警示」上的银行户口号码的收款人进行转帐?
   
   可以,但请留意有关转帐存在高度诈骗风险。本行建议您在每次交易付款前均核实付款详情(包括收款人身份)。